威海市文登区坚持结合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热点焦点问题,深入挖掘本地廉洁文化资源,加强对廉洁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丰富廉洁文化建设内涵,推进廉洁文化“软环境”建设,推出了“廉洁文登文化品牌”。
一是推动廉政文艺创作创新。2017年,文登区打磨了多部原创剧目,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当地群众知晓的热剧。“七一”期间,小吕剧《一个钱包》和《血缘》在音乐厅先后上演。《一个钱包》根据省级道德模范、文登环卫工人李玉坤捐资助学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通过具有山东特色的吕剧表演再现了“环卫奶奶”李玉坤靠卖废品攒的钱来资助贫困学生的感人故事。《血缘》以文登供电公司职工吕明玉为原型,展现了她半年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用爱心挽救陌生生命的无私情怀。演员们用朴实的语言和动情的表演,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淳朴、博爱的传统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君子之风·仁孝文登”的动人风采和共产党员的无私大爱,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八一”期间,文登区艺术团在全区演出舞台剧《烽火》后,又来到从天福山起义走出来的部队——原陆军第41、31军慰问演出。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军地报纸和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等都进行了持续报道。12月6日—9日,大型廉政舞台剧《徐士林》在音乐厅火爆上演。这部戏重点表现徐士林为官清正廉明、不畏权贵、善除弊政的人格品质,旨在弘扬清正廉洁的价值观,观众们被徐士林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无私为民的情怀深深打动,演员几次返场,观众仍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场。同时,文登区文化部门还指导庄户剧团排演小吕剧《血缘》《反腐倡廉三堂课》等节目,依托“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进行广泛巡演。
二是打造富有生命力的廉政文化教育阵地。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为载体,搭建廉政文化“网格化”覆盖面。充分整合利用红色文物资源,着力打造以天福山起义纪念馆为教学点的“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在文登区图书馆开辟“昆嵛清风”廉政图书角,为党员干部提神醒脑、学思践悟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在文登区博物馆设立昆嵛清风——党的纪律展馆和红色胶东展厅,使大家进一步增强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自觉性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感。同时,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村张贴悬挂以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通俗易懂的廉政漫画、廉政格言警句等,打造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墙”,为村庄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又宣传了廉政文化知识,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达到了廉政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品味双提升的作用。为农家书屋补充了7000册图书,55个书屋配备了“孔子挂相”和“儒学讲堂”,建立了廉政文化书屋,营造了“学廉、崇廉、尊廉、爱廉”的良好氛围。
三是创新廉政文化宣传形式。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社会教化、规范行为取向、社会监督功能,文登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建立传统文化联动机制,馆校联姻推行“龙魂文脉进校园”“小小讲解员”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文登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小讲解员在全区中小学讲解“一代廉吏——徐士林”“一代忠臣——丛兰”“李龙王的传说”等历史故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举办喜迎十九大暨庆祝新中国成立68周年“昆嵛清风杯”书画大展赛作品展,以廉洁为主题,以笔墨为载体,创作出389幅优秀书画作品,这些作品或歌颂廉洁,或抒怀以言志,或激越以鞭策,令人警醒,彰显了“文登学”精神的薪火相传。